目录
戏曲演出谱式说(上) 赵景勃;1-11
我院成功举办第七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王梓丞;2
投稿须知 6
京剧武戏人才培养刍论 舒桐;12-15
京剧传统武戏《收关胜》教学排演谈 贺春泰;16-18
青龙偃月电光闪,蒲东解梁第一关——浅析京剧剧目《收关胜》 冯淼;19-22
京剧传统武戏《朝金顶》挖掘整理的意义及艺术特色 李亚莉;23-26+31
京剧流派的传承与创新——第七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李小红;27-31
南戏艺人的生态及其演出场所 俞为民;32-37
传统曲谱与戏曲关系研究的新思考 黄振林;38-41+48
校定本传奇《秣陵秋》考论 朱德慈;42-48
“步戏”考论 范丽敏;李晅飞;55-59
芝庵《唱论》之“四十大曲”考辨 柏互玖;60-65
论《民国时期西安秦腔班社戏报汇编》“易俗社”卷的史料价值 杨惠玲;66-70
晚清民国曲家黄剑葊及其《情环劫传奇》考论 姚大怀;71-78+90
清宫“赵云戏”武打艺术论 徐建国;79-84
试析清代以降昆曲“折柳阳关”唱腔之流变——兼论曲腔与曲律之关系 毋丹;85-90
叶宪祖杂剧的语言特色探析 孔丽君;91-93
简析“梅派”艺术中的昆曲韵律 田志平;94-98+105
近代京剧旦行艺术的集成与突破——王瑶卿戏曲革新研究 刘汭屿;99-105
“西京三部曲”与陈彦的城市叙事 杨云峰;106-111+84
豫剧现代戏表演艺术的“去梆子化”反思 李玉昆;112-116+121
中日“白蛇”戏剧不同结局探析——以《雷峰塔》和《道成寺》为例 曹瑜;117-121
地方戏曲男声变声后期混合声教学实践研究 陈炜;122-125
京剧武戏中“档子”的艺术特征及教学要点 王平;126-128
戏曲毯子功教学“抄保”法略谈 王金栋;129-132
传统戏曲人物造型设计中的符号学原理简析 肖燕;133-137
戏曲晚会新媒体设计的思考 王亚东;138-140
《收关胜》《朝金顶》八届京剧节广受赞誉 141
清北京灯戏画盛际时《胭脂雪》 142